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合理分配-《唐朝小闲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治见韩艺这神情,哪里不明白,不禁都乐了。

    韩艺尴尬一笑,继续道:“这是灭国之战,这小船也又三斤钉,只不过以前这些钉子都是被将士们给拿走,当然,这臣也不认为是错的,只是臣认为可以规范一些,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,就算是......。”他又停住了,只觉说到利益,很难说得大义凛然,因为这就是掠夺啊!

    李治好气好笑道:“你这是成心的吧?”

    “不不不,臣实在是读书少,又混迹于市井,有些话还真不知该怎么说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直说就是,你这般遮遮掩掩,只会更加难堪,抢又如何,当初高句丽趁着中原大乱,不断向北扩张,今日它应有此报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。”

    韩艺抱拳一礼,彻底放松下来,正色道:“而这一回全都是由臣来负责分配财物的,这些都记录在账目,是可以看到的,但是以前这些账目都是看不到的,陛下还会有惊讶的感觉。其次,以往打仗,这打下来的土地,一般也就是分给当地百姓耕种,这对于国库而言是不会产生任何受益,只是对于国家安全利益,以及国土上面有贡献。

    而这一回,我们是将战俘全当做奴隶卖给商人和地主,以及咱们大唐的贵族,而且人数还是非常之多,又将高句丽、百济的贵族统统都迁往中原,将他们拥有的土地卖给商人,这又是一笔钱。另外,当地一些平时看来不值钱的东西,但是整合起来,也可以卖出不少钱来,就好比说,一棵树它不值钱,但是一座山就非常值钱了,因为山林可以种植草药,可以生产木头。高句丽、百济虽乃弹丸之地,而且耕地不多,但是商人制作商品的原料,也不都是全部来源于粮食,需求的是很多方面的资源,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,针对商人的需求,是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的,这一笔笔收入累积起来,就如臣奏章上所写的那般。”

    李治听得连连点头,却又更加困惑,“为何如此简单的道理,以前从未有人想到。”

    韩艺道:“因为没有朝代如我大唐这般繁荣昌盛,臣不是拍马屁,而是事实。我大唐没有独尊儒术,文化是海纳百川的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我大唐虽重农但不抑商。汉朝它倒是想卖,可问题是它能够卖给谁呢?人家地主要木头干嘛?要牧场干嘛?自己身边的木头足够盖一间宅院,那就行了,中原土地肥沃,犯得着去辽东那贫瘠之地耕种么?咱们中原的地主,是最不愿意离开自己你那一亩三分地的。但是商人不同,商人本就是流通的,待在家里的肯定都会赔的血本无归,而且商人是需要木头来制作商品的,越多越好,商人拿着耕地,不种粮食也能够种其它的。汉朝只能将打下来的土地封赏给将军、郡王,但这只会导致什么王,什么候,什么大将军犯上作乱。

    但是我大唐的政策,是将财富交予商人管理,将军队交给将军,将行政交给官府,大家各司其职,都是做自己最为擅长之事,将军没有粮食,没有财富,他没法作乱,官府没有财富,又没有军队,他也做不了乱,而商人的话,虽然商人掌握着财富,但他们无权无势,而且是一群商人,而非一个商人,商人之间又有竞争,这还需要官府有效平衡,而且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,得卖到中原来,高句丽的百姓谁买得起,再来,他们的家乡也都在中原,他们也会回到中原来的,这里才是他们的大本营,他们不可能反对朝廷,如此一来,这些外族之地将可安定。”

    李治听得眼中一亮,这也是他以前未曾想到的,不禁连连叫好,“若能做到如此,那真是再好不过了。”

    皇帝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区,不太好控制,尤其还是外族之地,就更加难以控制,你肯定得派军队驻扎,那就得派将军统军,将军自立为王是很常有的事,但是将土地卖给一群商人的话,等于就是军政、财政、行政三分,你要想自立为王,首先得将这三者都握在手里,这得废多大得劲,绝对比以前的羁縻政策要好得多。

    而且西北商人已经让李治看到了效果,他也知道,这商人寻求的是利益,那么就需要市场,中原乃是当今世上最大的市场,而且最好的商品也都是出自中原,没有这个市场,商人都得死,何况去到那里的商人多半都是中原各地的商人,他们这么有钱,不会待在那边太久,生活当然还得来中原过,那地方冬天太冷了,远没有中原舒服,你若人在长安,又吩咐高句丽的手下造反,你这不是自寻灭族么。

    韩艺继续说道:“而高句丽为我大唐带来的收益还远不止如此,我们将大量的战俘迁往中原,导致高句丽如今是地广人稀,财富将会溢出,那么肯定是往中原溢出,而这些战俘来到中原之后,将会为我们修建道路,河道,以及去往岭南开垦荒地,等等,这又会为我国增加不少的财富。”

    要说狠,其实韩艺比谁都狠,当初李世民征服突厥时,是将突厥人迁往中原生活的,给予优厚的待遇,而突厥的那些资源还是有由突厥人掌控,都还不用交税,不然的话,人家也不会叫他天可汗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