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网络论战-《娱乐之最强大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挺李派:你让一个高中生去像纪静那样到各个工厂做调研?做暗访?接触各个阶层,高层?弄到内部数据?他一个高中生,除了像你我这样吐吐槽外,还能做什么?《苍穹》这种类型的他能做出来么?有那个条件么?

    倒李派:至少一个文化偶像,你应该行文深沉,内涵丰富,高瞻远瞩,表现出对雾霾的痛心疾首的态度!庄重,肃穆,这才是有内涵有腔调的演讲该有的样子,它这娱乐性太强,脱口秀的味道太浓。

    挺李派:呵,按君这么说,演讲首先要装样子咯?那这样的演讲除了给你一种很有学问很牛叉的感觉外,又有什么实质和意义?既然都解决不了实质问题,你的痛心疾首和我的谈笑风生有什么区别?

    倒李派:那你李凡这篇演讲又有什么意义?

    挺李派:意义就是,这篇演讲火了,无数的人看到了,笑了。意义就是,李凡就像你我一样,面对雾霾,我们痛苦而又无能为力,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吐吐槽,穷开心,要不,你还能怎样?穿上红裤衩去拯救世界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还有事不关己派:大家淡定,就一场脱口秀演讲而已,你们这家伙上纲上线的,人家出发点是好的,也没伤风败俗,你们笑过了,开心了,还有什么好争论的?对一个高中生有这个必要么?再说,雾霾而已,忍忍就过去了。

    倒李派/挺李派:要不你到京城感受一下?

    一篇演讲引起网络上这么大的争议,这是李凡万万没想到的,他在写这篇演讲稿的时候,倒是有过这种预感,但没想到引起这么大波澜,不过一想汪牧晒张照片都被迫道歉,那李凡觉得自己这儿完全可以接受。

    本来他写的演讲稿根本不是这个题材和这个风格的,后来临时写雾霾题材的时候,也自己思量了一下,写什么内容的为好,他又不是科学家,写不出雾霾的各种分析和治理方案,他又没有社会资源,做不了调查,他也做不到各种数据各种资料什么的拿捏而来。以他现在的自身情况,他也没法弄出一个像纪静那样的空气污染深度调查——《苍穹》。

    但是,雾霾笼罩京城,像他这样的对环境关心程度极高的人来说,不说点儿什么心中不痛快!骂人?骂人不解决问题啊,再说他可不想被请去喝茶!

    但咱老百姓一个,代表广大群众痛快痛快嘴儿总成吧?我吐槽几句总成吧?埋怨几句总成吧?我作为一介平民,也只能以这种轻快的方式,让大家在霾里穷开心了,在霾里自我开解。

    网络最大的争议来自于他的这篇脱口秀和纪静的《苍穹》之间的对比。

    网络毒舌者普遍言论:《苍穹》这篇杰出的调查报告,作为民间唯一一个空气污染深度调查报告来说,很可能像唐宋诗歌一样,被后世所知的,是开了民间先河的,充满勇气和责任担当的。而反观李凡这篇《再见吧,雾霾!》,不过徒增笑料罢了!

    网络支持者则认为:这两个完全是不同风格的作品。《苍穹》高端,有高端的道理。《再见吧,雾霾!》市井,也有市井的俗气,两者并不冲突,各有存在价值。不能因为《苍穹》的成功就无限贬低《再见吧,雾霾!》。

    还有网友给李凡提意见的,说你这演讲要是段子少一些,多扯一些大道理,多表现一些作为青年人的大情怀,忧国忧民茶不思饭不想什么的,你再看看,一定没有什么争议了,都得夸你小小年纪就胸还天下,是不是这个道理?笑料太足,有个缺点,深思就太少,凝重感就没有了,所以,那你这演讲就看上去轻飘飘了。

    李凡还真那么认真地想了想,很有道理的样子,不过自己真那么做了,是不是有些无病呻吟?

    这件演讲事件争议的发生,让李凡开始重新思索了高端还是低劣的定义。到底什么是高端?站在讲台上大谈梦想就真的高端了么?

    李凡这人有一个优点,能虚心接受意见和批评,别人骂他或者指责他的第一时间,不是想着如何辩解或者怼回去,首先自我反思,就这一个优点,99%的人都未必能做到。

    其实大家喷的也有一定道理,李凡自己也心知肚明,但也没什么后悔的,他也有他的想法,两者不能兼顾,如此而已。

    不管网络上怎么抨击,可人家李凡这个30分钟的演讲火了,而且,是大火特火,你说这上哪说理去?把那些反对者气得啊。

    因为演讲直接打入人们内心,又为这个时空贡献了关于雾霾的五成经典段子,就火得一塌糊涂!

    星期六早晨,京视二套《新闻早知道》,主持人很接地气,开场便引用李凡经典段子:“……一代天骄,水上天塔,只见根基不见腰。尘入肺中,有不要命者,还做早操!好,这就是今天的天气情况,据气象部门报道,霾君还会在京城逗留几日……”

    某家庭。

    “今天不炒菜做饭了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妈妈?”

    “违法啊!”

    某脱口秀录制现场。

    “把李凡这些段子给我改一改,创新一下,咱们用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东北某地朋友打招呼开玩笑:

    “你sei啊?”

    “你管我sei呢?”

    “不服你过来!”

    “你搁哪呢?!”

    擦,这两个小子扯过犊子后,抬头看了看蓝天白云,好嘛,咱这儿盛夏没雾霾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一篇脱口秀演讲,各种电视节目纷纷引用,网络上广为流传,民间纷纷开玩笑。当这篇被很多人视为没有任何内容的演讲火起来的时候,大家终于明白了它的价值。

    《再见吧,雾霾!》没有说教,没有各种数据支撑,没有高瞻远瞩,没有痛定思痛,没有夸夸其谈,没有忧国忧民。它只是一篇来自于一个吉森省高二学生的无奈与吐槽,它也给了广大观众们在苦恼头疼中一丝心灵的痛快,它载入不了史书,它无法获得高度评价,但,它却是最广大观众们最舒心的安定剂。
    第(2/3)页